老莱镇群英村简介
一、基本情况
老莱镇群英村位于老莱镇河东12公里处,总面积40.11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49585.68亩,旱田49585.68亩,水田0亩。林地3421.26亩,草原939亩,鱼塘0亩,水面30亩。户籍人口1771户,4852人。下辖10个行政屯,村屯干部共计17人。
二、组织框架
群英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,共有党员60人,其中预备党员1人,男性党员52人,女性党员8人,30岁以下党员9人。
三、特色产业
老莱镇群英村赤松茸特色产业,位于讷河市老莱镇群英村五屯,发展富有讷河特色的食用菌--赤松茸的种植,是由讷河市佳禾食用菌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,现种植赤松茸200亩,长期用工10人。预计年利润在50万元左右。目前赤松茸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济南、深圳等各大城市,打造讷河食材赤松茸品牌。
四、发展方向
1、土地规模经营:今年计划土地规模经营耕地1万亩,其中实现整屯推进4.5.6.7屯、6屯和7屯,共2个屯,主要采取110cm/130cm大垄或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种植大豆1万亩、玉米1万亩,经营主体宇秋家庭农场。
2、可持续带动村民增收特色产业:计划村集体领导,发展种植赤松茸10亩,可带动脱贫户30余人,预计每人增收2000元。继续发展扩大种植万寿菊,引进牛粪养殖蚯蚓等项目,带动村民致富。
3、持续推进发展庭院经济:计划今年在群英村党组织带领下,在全村10个屯统一采购种植小园种植甜玉米,统一收购。
4、道路交通和亮化建设:24年道路硬化4、5屯2条,铺设砂石路10条,对群英4、5、6、7屯田间路铺设沙石,绿化6屯栽植李子树600棵,松树600棵,绿化2条街道。今年预计年清理全村主干道黑土1万延长米涉及10余条街道。今年将在4.5屯安装路灯40盏。在群英村4、5屯主干道安装监控6盏。
5、数字平台建设:与中国电信合作,搭建乡村数字网络平台,安装党建、积分制模块,通过数字技术探索为群英村编织数字化网格,把群英村的人与人,人与物,物与物相互连接,为群英村发展提供新动能。
党建引领赋能,助力赤松茸种植
老莱镇群英村赤松茸产业位于讷河市老莱镇群英村五屯,公司经理徐志军在群英村党组织的带领下,通过外出考察,参观学习,发现了赤松茸的种植潜力,掌握了赤松茸的市场前景,知晓了赤松茸的可观利润。因此,他迅速地掌握了赤松茸先进的种植技术,利用农村闲置资源,带动村民致富,发展富有讷河特色的食用菌--赤松茸的种植。
一、基本情况
讷河市佳禾食用菌种植有限责任公司,前身是讷河市佳禾家庭农场,成立于2016年,总投资150余万元。现有大型机械设备10余套,120吨地衡、150平方的冷库。流转土地3000亩,现种植赤松茸200亩,长期用工10人。预计年利润在50万元左右。
将赤松茸种植做为发展的增长点,现林地种植120余亩,大棚20余栋,室内种植5000余平方米。徐志军多次外出考察联系客户,并与多位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,解决供销问题。该家庭农场曾获得全国绿色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、全国5A级百佳优秀示范单位、黑龙江省3A级服务三农金牌家庭农场,法人代表徐志军被评为全国“新农村建设模范进军人物”。
二、以党建为引领,把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口
乡村振兴要靠产业,产业的发展要有特色。群英村以党建为引领,落实老莱镇镇党委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旨,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道路,从无到有的认知,开始积极探索,把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口。2019年,佳禾家庭农场主徐志军在群英村书记的带领下,先后两次到内蒙古阿荣旗了解和学习赤松茸生产技术。刚开始,徐志军也是看在村干部的面子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试种的。因为,当地居民股子里都是采山里或树荫下的蘑菇,而且,这些自然菇还不少,品质口感还不错。试种归试种,徐志军还是很认真地在通村公路南林下试种30余亩赤松茸,用学习来的新技术规范地种植第一批赤松茸,由于第一次生产,所有的技术还不熟练,但是他勤于思考,虚心求教,第一年徐志军并没有收获多少利润。但是徐志军深知,只要多出等内菇,少出等外菇,这里面的文章可就太大了,利润可就太可观了。于是在镇农业部门和群英村村书记的帮助下他开始在网上学习、去佳木斯、大连、遵义等地钻研赤松茸技术,要向品质要效益。
2020年,佳禾家庭农场种植林下赤松茸40余亩,同时在群英村原小学校运动场建筑大棚5栋,每栋大棚1亩地,每平方可生产赤松茸10公斤,质量达到了一等菇。销售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南宁等7个省市,市场前景非常可观。
三、从有到优的飞跃
每批赤松茸至少可采摘两至三茬,每平方米种植面积可收获15斤松茸,其中一级菇可产6-7斤,二级菇可产4-5斤,三级菇及等外品可产4-5斤。每平方米的经济价值大约在60元左右。
经过多次去梅里斯学习果树及香瓜种植技术,去河北、贵州等考察赤松茸市场、学习种植经验。在校舍外建立半卧式标准棚20余栋,改善高温、初低温天气不能出“好菇”的弊端,棚内采用标准化种植管理,一棚多用,发展菌蔬共存的生态模式,从而有效的增加大棚利用率,满足居民餐桌需求,获得更高的利润点。群英村在谋划本村未来发展时,徐志军多次参与,在2024年初群英村村党组织领导计划,与徐志军合作发展,种植赤松茸10亩,可带动贫困户30余人,预计每人增收2000元。